前端編輯

管理員身份可於登入後,進行網站的前端管理。

 

日本京都大學姐妹校實習心得101001064 醫學六 查志宏)

交換日期:2018/2/19~2018/3/16

見習科別:肝膽胰移植手術/小兒外科

 

對我來說日本已經不是陌生的國家,但整趟旅程中,依然處處充滿驚奇。

日本一直是台灣人旅遊國家的前幾名,京都更是許多旅人心中的夢幻古都。我何其有幸,竟然能在京都居住了整整六個星期,一路看著冷冽蕭瑟的寒冬,幻化成櫻花盛開的早春;從原先包裹著毛帽大衣、蹭著人擠人的公車,轉變為隨時都可以跨上腳踏車、在小巷弄中穿梭。大概是這樣的季節遞嬗讓日本衍生出各式令人著迷的歲時祭儀,以及風情萬種的人文景緻,才能讓旅人們深深著迷、一來再來。

 107100222107100223

在這樣的古都、美景之中,學習世界最頂尖的醫學,讓我嘗到當小小留學生的滋味,這當中有笑有淚,一路上遇到太多熱心的日本醫生、患者、店員、路人;如今回想,我感動到痛哭流涕,我竟能幸運至此,不知道該感謝誰。

 

見習見聞

抱持的對日本醫學的好奇,以及對京都的喜愛,我在校內面試後選擇京都大學為我交換見習的第一志願,向京大申請「肝膽胰移植手術 / 小兒外科」見習四周。

京都大學是二戰以前設立的七所帝國大學之一。日本NHK電視台在20178月播放紀錄片《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者與人體實驗》中明確指出,京都大學在二戰期間向中國輸送了上千名的醫學研究者,731部隊在中國東北進行細菌武器研究,用中國人進行人體實驗。當時的這些學者從事的非人道行為,至今仍讓他們的學術地位備受爭議。

但另一方面,京都大學是研究型的綜合大學,光是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3位,其中2位獲得生理醫學獎的學者是研究iPS細胞和多樣性抗體。懷著歷史的情節,以及當代的崇拜,在人文薈萃的古都,我展開了肝膽外科的見習。

在日本的大學醫院,一個科只有一位「教授」,而肝膽外科是個大的部門,底下有三個團隊,各自有一位「準教授」。每天早上七點半有教授大查房,快速看過加護病房,接著開各團隊自己的晨會,討論住院、手術的患者以後,再到普通病房仔細地看過病人。

早上的病房總是飄著味噌湯的香味,走經過病房,門旁的螢幕便會自動亮起顯示房內的患者姓名。病房內窗明几淨,由於日本的護理師要打理患者一切的起居,醫院也限制會客時間,所以病房內躺在床上的一定是患者。量測體溫的是統的耳溫槍,血壓計、血糖計看起來也不新,但每個機器量測後,都可以與床頭的面板無線感應,直接將TPR生理資訊上傳到病歷系統。

107100224107100225

查房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日本民眾對於醫師充滿敬意,醫師也注重患者疾病以外的狀況:胃口、營養、睡眠品質、復健功能……非常詳細地詢問,患者似乎也見怪不怪,離開病房時,醫病雙方相互敬禮、互道「辛苦您了、麻煩您了」。

在團隊當中,岡島準教授對我相當親切,初次見面時互相交換了名片,晨會、查房、聯合討論會上,要我坐到他身旁,用英文同步翻譯患者的病情給我聽,在手術房裡,親自幫我穿刷手服、讓我上刀看清楚整個手術術野。團隊在他的領導下和樂融融、充滿歡笑。

而和我相處最多的是河合醫師、井口醫師、田中醫師、福光醫師和佐佐木醫師。除了佐佐木醫師是後期研修醫(即住院醫師;前期研修醫是指PGY),其餘都是醫員(即主治醫師)。他們帶我熟識醫院環境、手術室規範,在開刀前也向我解釋影像及術式。幾乎天天中午一起到食堂用餐,和我聊他們的家庭、老婆與小孩,並關心我在京都的生活。他們吃飯速度很快,我話已經說得最少了,卻還是吃得最慢讓他們等。

與他們相處後,最讓我吃驚的還是日本的醫師制度,要成為醫員,必須完成研修醫訓練後,再回校園攻讀博士,接著到國外做一年的博士後研究(Post-doctoral research),才能回到日本的醫院工作。團隊中有醫師去過美國、德國、法國,因此可以很順利地用英文與他們溝通,而且他們很能理解外國人會遇到的困難,對我非常照顧。

107100226107100227

然而,即便當上了醫員,待遇仍然不是很好。他們會到大學附設醫院(醫學中心)工作一年,再轉往到地區的中小型醫院工作。要在大學醫院擔任主刀者,必須有學術上的職位才行,所以都是助教以上的層級主刀。而醫員在大學醫院工作期間,只能擔任開刀的助手,幫忙抽吸、拉勾,假日還需要到其他地區醫院打工賺取足夠的生活費。今年四月以後,他們紛紛要移往京都近郊的區域醫院,除了可以自己主刀,薪資待遇也變成十倍之多。

我在京大病院的最後幾天,恰好遇到給醫員們的歡送會,第一次嘗試日本的燒酒,在酒酣耳熱之際,一邊聽這群醫師們大談自己理想抱負,一邊向他們表達我的感謝。酒足飯飽後,用夜色掩護醉意,一起騎車返家,三条大橋上涼風吹拂,鴨川流水潺潺,原來大家都是過客。漫長的醫學養成,把每一顆生機蓬勃的種子吹向空中,各自尋找落地生根之處。看著這群醫員即將各奔天涯,那時的我,引頸期盼能快快回到高醫,初試啼聲。

在出發前我惡補了半年的日文,但溝通上依然不夠用。會議中聽不懂的,我可以上醫院的病歷系統閱讀詳細的病史、檢查報告和精美的手繪手術紀錄。這是我用過最好用的院內資訊系統,頁面簡潔有設計感、操作人性化,最重要的是,每個「關閉」、「離開」的按鈕都在視窗的右上角,對於「設計思考」的堅持,日本仍是領先台灣太多。

而在外科,手術室是最主要的學習場所。比起台灣的手術房戒備森嚴,京大病院的手術房入口只貼了「関係者以外立入禁止」的告示。京大的開刀房不算大,才20間手術房,我想這才是醫學中心的典範吧。

在日本就醫分級制度相當落實,日本民眾生病不會直接跑去大醫院的急診或門診,而是先去診所就醫。在肝膽外科我見到的住院病人幾乎都是帶著「診療情報同意書」,透過診所或小醫院介紹,才能轉診過來醫學中心。因此,外來(即門診區)不像台灣的候診區人滿為患,一個診頂多十來個病人;刀房的手術量也不多,除了眼科一天裡面仍然有很多台刀以外,大部分的科別,一個團隊一天只有一台手術,我所屬的岡島團隊,共有7位醫員,不論大的手術,如捐肝、切肝腫瘤、胰十二指腸腫瘤切除,或是小的如切膽囊、疝氣修補,每天只要鑽研好這一台刀,其餘閒暇時可以認真照顧住院病人,或做研究,有點日本職人精神的味道。

雖說外科醫師一天只站一台刀,日本的醫生也沒比較輕鬆,肝膽外科時常遇到大手術,動輒要10個小時的持久戰。有一次的肝移植,因為患者腹腔嚴重沾黏,手術時間長達16個小時。我在手術房站到晚上九點打算先行告退,沒想到回到醫員研究室,見到團隊中其他的醫師們,全都還留在研究室裏,對他們來說,和團隊一起進退、同甘共苦是天經地義。

京大病院貴為大學醫院、醫學中心,患者和手術的量不及台灣的大型醫院,但住院病人或所實行的手術,似乎都是篩選過的,複雜、危及的個案才會被送到這裡。在這裡我也見識到比台灣更多的臨床研究、高端科技。例如肝腫瘤的位置很難切除,所以手術前用影像重組和3D列印,製作肝臟及腫瘤的立體模型,可以手術當中的解剖互相對照;又或是使用腹腔鏡,結合ICG螢光顯影技術作部分肝葉切除。而時下流行的3D腹腔鏡,或擁有4K畫質的腹腔鏡手術也都可以在京大看到。

雖然日本大醫院的門診病患少、手術量相對少,但病房仍幾乎是滿的,可能是因為醫師比較謹慎,患者開刀後非得住上一個星期,確定康復了、沒有感染,才肯放患者出院。而台灣的醫院在全民健保的壓力下要降低開銷,開刀後若情況穩定通常會盡快讓患者出院,到門診再追蹤。相較於日本人的慢工細活,台灣比較追求業績及效率,其實病患也希望盡快出院,這樣兩種做法不知有無優劣之分?

醫院手術房裡配備有良好的通訊和轉播系統。手術中醫師可以聲控接電話,直接和病理科醫師通話,了解冰凍切片的結果。而對我們學生來說,在手術房最怕看不到術野。但京大病院的無影燈上裝載了攝影機,以及攝影手臂,不論在手術房或是護理站,隨時都能看到清晰的手術直播。

107100228107100229

由於京大病院的肝膽外科頗具盛名,不時有國外的學者來此學習。在開刀房我遇到一位來自四川的劉醫師,他已經是肝膽外科的主治醫師第五年,自願來這裡進修一年,他常對著手術中的螢幕向我解釋:這裡有血管的變異、那裡是手術的關鍵步驟、這是改良式的手術方式……這真是我意料之外的收穫。我也和他聊了許多兩岸的醫療制度差異,他說他們四川的醫院也已經引進ICG術中螢光顯影、肝臟立體模型列印……等我在台灣沒有看過的先進技術。

107100230107100231 

在肝膽外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手術,加上有移植、小兒的病人,四個星期很快就過完了,光是醫院的見聞就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校園日常

我拿到京都大學短期學生的學生證,出了醫院以後,我喜歡在京都大學裡閒晃,享受久違的、所剩無幾的校園時光。

入宿和辦理學生證的過程都很迅速,我一走進辦公室,立刻有職員認出我、出來迎接。宿舍距離醫院約4公里,是專門給外國學生的會館,非常寬敞、舒適,日常家電應有盡有,附近有超商、超市、電車站和公車站,生活機能佳,我和同行的雅閔時常在宿舍煮壽喜燒,一邊談論各自在醫院的生活。

107100232107100233

 107100234107100235

京都的冬天很冷,從宿舍騎腳踏車到醫院要20分鐘,每天出門都是痛苦的決定,因為一到室外便寒風刺骨。一路上跟通勤族並肩騎車,若是假日不用趕著上班,沿途的拉麵街、錢湯、速食店、藥妝店、麵包店都非常好逛。

京都大學除了外觀壯觀宏偉,內部有許多地方值得去:圖書館的沙龍、校園書坊、販賣各式紀念品的生協商店、設立給外國學生的諮商輔導中心、大學博物館、校史館,還有4間食堂可以用平實的價格享受日式餐點。和台灣的學校一樣,社團活動區域總是吵雜凌亂,常見到管樂隊練習、啦啦隊排練舞蹈、學生舉牌陳情抗議、球隊在運動場上揮汗奔馳。

107100236107100237

校園旁有一間「知道嗎咖啡」是日本許多大型企業創立的連鎖校園咖啡店品牌,可以用學生證換一杯免費的飲料,店內提供插座、討論及會議空間,讓學生可以自由帶外食,討論課業或社團集會,還可以舉辦企業就職說明會。日本的學費雖貴,但學生應有的福利、配套非常齊全。

我在的時間剛好是畢業季、入學季交接,校園書坊裡設立一區臨時攤位,包辦所有上班的穿著、公事包、證件照及職場面試諮詢,對我來說很新鮮。而京都大學的畢業典禮是世界知名地有趣,在離學校不遠的平安神宮旁舉辦,夾岸盡是岡崎疏水道的盛開櫻花,櫻花樹下畢業生穿著奇裝異服,紀念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107100238107100239

京都大學最負盛名的研究是iPS細胞的再生醫學,它是未來治療疾病的一顆新星,除了醫院正在興建iPS臨床試驗大樓,校園中已經有兩棟研究大樓,一樓入口有iPS細胞紀念館,擺放了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第一次培養出iPS細胞的恆溫箱,旁邊有科學小遊戲解釋何謂iPS細胞,是校園中認真經營的小角落。

107100240107100241

日本對於留學生也很照顧,憑學生證我換到一張留學生觀光Pass,可以免費參觀京都市內的許多古蹟,包括大政奉還的二条城、嵐山猴子公園、漫畫博物館和一些知名的日式庭園,讓留學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

 

京都生活

我在京都還受到台北駐大阪辦事處的關照,他們邀請京阪地區的留學生參觀機器人製造工廠和大阪科學館,日本正在積極研發醫療照護的機器人,社長親自示範用機器人將臥床的患者搬運到輪椅上,也算是讓我大開了眼界。

京都是日本大學密度最高的城市,加上歷史底蘊深厚,稱做文化古都當之無愧。除了正規的教育系統,社區、街坊處處有學習的機會。大街上不時可以看到展演空間有免費參觀的設計展、個人畫展;京都大學旁的百萬遍知恩寺是知名的手作市集,可以參觀、學習各式手工藝品;音樂廳、文化中心時常舉辦學生的音樂發表會。

107100242107100243

與京都大學隔著鴨川、距離不到一公里處就有另一間醫學中心「京都府立醫科大學附屬病院」,它也在高醫官方網站的姊妹校名單上。他們醫院的網站介紹,似乎非常歡迎醫學生到他們醫院參訪,我和雅閔寄信詢問後被接受了。我到他們醫院的小兒科、小兒外科見習了3天,這3天對方安排了滿滿的行程給我,帶我看了他們引以為傲的小兒癌症治療中心、川崎氏症整合門診、臨床藥物開發實驗室,以及罕見的心臟先天畸形患者,我非常感激府立病院醫師群們帶給我的3天行程。

107100244107100245

 

後記

印象中的日本人是謹慎、龜毛、守規矩的:醫師問診詳細到我覺得冗長,每次漫長的查房都相當難熬;手術房裡我第一次知道什麼是「Time out」,所有人逐一朗讀手術規範、確認患者及術式、自我介紹後一起喊「請多多指教」才開始手術。這些繁瑣、看似不必要的程序,卻被奉為常規、傳統,一定有它的道理。反過來想,不知日本人是不是覺得台灣處處都很亂、沒規矩呢?

但日本還是有缺點啦,外科醫師戴上無菌手套後,竟然用雙手繞到身後打刷手服的結!醫師查房不戴口罩,導致某幾間病房的患者都染上流感,讓護理師們氣得跳腳。

整體而言,我還是很享受在京都見習的氛圍,日本人很不喜歡製造別人的困擾,所以當醫師的公務機響起,他們會立刻移往室外才講電話,這點讓我回到台灣後相當不適應。

我在京都常常被詢問:「高雄長庚的肝臟移植也是世界知名,跟我們的有什麼不一樣?」但我就是因為還沒見習過肝膽外科,才選它的。我被問得有些慚愧,確實應該先去了高長看過,出國可以對照比較,應該會更有收穫。

猶記出發前被高醫的某位醫師嘲笑:「你們要出國參訪,至少要主治醫師以上才看得懂啊!」他說得也沒錯,當你成為專家,和其他專家的碰撞才有更多的火花,但是,那還得等多久?現在的我,醫學專業還遠遠不足,只能發揮觀察力,努力發現知識。

這趟見習之旅最大的收穫是我得到很大的動力,回台灣好好學習、成為專家、成為和岡島醫師一樣的好醫生。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