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編輯

管理員身份可於登入後,進行網站的前端管理。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姐妹校實習心得102001092 醫學六 涂育綺)

交換日期:2018/10/22~2018/11/16

見習科別:一般消化外科/精神科/整形外科

 

慶應簡介

慶應義塾大學的創辦人是一萬日圓鈔票上的頭像「福澤諭吉」。1858年時福澤諭吉開設「蘭塾」,向荷蘭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就是慶應大學的前身。至於醫學部的前身為1873年為培養西洋醫學人才而在東京都港區所設置的醫學所。1917年由初代學部長北里柴三郎設立並於1920年於東京信濃町設立附屬醫院。現在的醫院有一棟大樓為今年5月剛落成,設備非常新穎,設計也很高科技,醫院甚至還規劃出工作人員專屬的區域,在那裏可以輕鬆地通往診間、病房、刀房而不會被病人遇到也不用和病人搶電梯,我覺得非常方便。另外2020年東京即將舉行奧運,而奧運的主場館就在慶應義塾醫院的旁邊而已,聽說他們的醫師與其他團隊也有在為奧運做準備,2020年要去外放的學弟妹可以參考一下。

 

課程方面

我一共選了三科,分別是一般消化外科一週;精神科一週;整形外科二週

一般消化外科

外科的生活就是開刀開刀開刀,不過這裡和台灣很不一樣的是,他們每天的刀量大概就一兩台,但都是大刀,醫師可以好好的把一台慢慢開好就結束一天工作。在這裡我很幸運的第一天就跟到肝臟移植,第二天甚至還跟到慶應醫院院長的刀,只能說院長果然就是不一樣,他的刀整間手術室都擠滿了來觀看的學生,院長也非常親切的向每個人打招呼,讓大家自我介紹一下,輪到我的時候一說出我是來自台灣時還問候我台灣台鐵事故還好嗎,讓我非常驚喜,和印象中日本大醫師嚴肅的形象反差很大!在一般外科我的指導老師大島醫師主要是開肝臟移植的刀,但他每天都幫我安排去不同部門的醫師的刀觀看,可以學習到不同的術式。

精神科

第一天指導老師菊地醫師就把我介紹給他的團隊,並且和我說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聯絡他們。當天中午還帶我一起去吃午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菊地醫師明明只是要和住院醫師學長交代病人狀況,但因為我在的關係他還特地用英文講,想讓我更融入,真的覺得非常窩心!在門診看到醫師與病人的互動,發現日本的醫病關係真的很好,醫師在病人進入診間時會起立打招呼,病人也會鞠躬,在最後要離開診間前病人還會一直向醫師道謝,一開始我以為只有少數病人這樣,但觀察下來是每個病人都如此!當中有一天的早上是教授回診,聽住院醫師學姐說因為我來的關係教授要求大家要用英文報告病人狀況,討論也全部改成英文,所以大家都在練習說英文,聽到覺得非常感動,在這裡遇到的每一位醫師都很親切,還會主動和我聊天。

整型外科

其實在日本整外時寫作形成外科,整形外科是他們的骨科,一開始沒搞清楚差點跑錯地方。在整外的兩周主要就是跟刀和門診,發現這邊很多都是精細的小刀,像是眼睛周圍或是唇顎裂等等,雖然不像其他外科大刀闊斧,可是因為位置都很精細的關係只要一不小心就會切到神經等等,醫師們在刀台上都全神貫注,看他們開完刀之後每個人都看起來如釋重負。門診時,帶我的酒井醫師在病人進來前會先跟我稍微解釋一下病人狀況,在病人離開之後也會跟我說剛剛他們說了什麼,所以即使聽不太懂日文,但是還是收穫很多!

 

醫院外的世界

在醫院時幾乎遇到的每位醫師或學長姊都會問:「你有沒有去哪裡Sight seeing?」,讓我一度以為這和台灣人愛問哩甲飽沒一樣是一句問候語,或是每個日本人都是觀光大使。慶應義塾大學醫院位於新宿區,交通四通八達,去哪都很方便。我秉持的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來東京的心情,在每天下班之後以及假日都會找地方遊玩,東京真的是個很神奇的地方,一個月也玩不完。在這一個月間,我去了澀谷、原宿、新宿、六本木、代代木、上野、東京車站、清澄白河、荒川線、築地市場、銀座。假日時我也和剛好一起來東京的好夥伴一起去較遠的地方,我們甚至和一起住在share house的中國室友一起去輕井澤和草津溫泉兩天一夜,有種重溫大學同學一起去小旅行的感覺。

醫院附近其實吃的東西不多,但是醫院裡有便宜實惠的員工餐廳,大約500~600日圓即可吃得很飽,若是對口味有要求的話醫院側門出去步行3分鐘的地方有一家醫師和醫學生們都大推的泰式咖哩店,只要一到用餐時刻店裡就大爆滿,如果能吃辣的話一定要點大辣,超級好吃!!

慶應醫院有提供學生宿舍,但聽說總共只有六間,因為太晚申請的關係我們沒有申請到。因此我們是自己在外面找房子住,我們最後因為與醫院距離的關係選擇了青山新宿garden,距離醫院走路大約10分鐘,缺點就是一個月要80000日幣,而且須和室友共用衛浴,但其實也是一個蠻特別的體驗啦,像我的室友就有中國人、俄羅斯人、韓國人還有南美人,整個宿舍就像是一個聯合國一樣,非常有趣,也可以和室友交流不同國的文化。

 

感想

來到日本之後,發現其實台灣的醫療在技術與知識上並不會輸日本太多。如果真的要說差別的話,大概就是照護品質還有精緻度吧。但我覺得這完全不是台灣醫師的問題,是整個制度的問題。在日本,小病小痛一定只能先去診所,要有轉診單才能到大醫院就診,而且每個診次都有限制人數,舉例來說精神科一個小時限制最多就是只能掛8個病人,超過完全不能掛號,但這樣那邊的醫師就會跟我說他的病人超級多,我的心裡只能默默替台灣的醫師們哭泣。

出國外放雖然有很多好處,不過最大的壞處就是因為語言不通的關係不能直接參與病人的照護,教學方面也可能因為語言障礙比在台灣少一些。原本會擔心這樣一個月後回來在臨床上的經驗會輸其他同學很多,不過有一個厲害的學姐說:「知識可能會忘記,但這種出國交換的經驗是一輩子也不會忘的。」,我也想用這句話來勉勵想出國外放的學弟妹,畢竟能有這種用醫學生的身分毫無壓力的在國外見習的機會真的很難得,有機會的話還是要嘗試看看,我真的覺得這個經驗會讓我永生難忘。

涂育綺 1    涂育綺 2

左圖:慶應醫院院長的食道癌切除手術         右圖:日本的醫學生在meeting中報case

 

涂育綺 3 涂育綺 4

左圖:與精神科指導老師菊地醫師和他的團隊合照     右圖:放假和同學與室友一起去輕井澤玩!!

 

涂育綺 5  涂育綺 6

左圖:醫院裡面複雜到幾乎每個轉角都有地圖    右圖:和一群PGY學姊們一起吃午餐

 

 

Go to top